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2020年度“12345”市民服务热线承办工作情况的通报
索取号 | AC6040203-2021-037 | 文 号 | 沪市监办发20210153号 |
---|---|---|---|
产生日期 | 2021-03-15 | ||
沪市监办发〔2021〕153号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关于2020年度“12345” 市民服务热线承办工作情况的通报
市药品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各区市场监管局,临港新片区市场监管局,市局机关各处室、执法总队、机场分局,各直属单位: 2020年,市市场监管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和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新发展格局,扎实推进市民服务热线工作,落实“一号转接”、促进热线整合、提升服务质量,切实助力人民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现将2020年度“12345”市民服务热线承办工作情况通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20考核年度(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10月31日),市市场监管局共接收“12345”市民服务热线转交办件280099件。其中,转派各区市场监管局投诉举报199310件,占71.15%;转派市市场监管局处室和区市场监管局咨询70216件,占25.07%;转派市药品监管局2126件,占0.76%;转派市知识产权局105件,占0.04%;转派市消保委8342件,占2.98%。 主要特点:一是涉疫诉求相对集中。全年,系统转交办件总量同比增长16.5%,受疫情影响,旅游及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文化娱乐、教育培训等服务退改订纠纷趋增,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用品诉求频发。本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坚决落实防疫要求,督促市场主体履行防疫责任,保质量、保价格、保供应、保稳定。二是“关门跑路”事件频发。受疫情冲击,教育培训、美容美发、文化娱乐体育、餐饮住宿等领域“关门跑路”群体性维权事件增多,“优胜教育”“贝思哲”“剪酷美发”“巴黎婚纱”“趣动旅程”“爱西西里”“易果生鲜”等企业被投诉举报量相对集中,需针对预付消费等进一步创新监管方式、强化部门联动,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保持市场健康发展。三是“复工复产”类咨询较多。为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本市市场监管部门推出“减”“帮”“服”三类措施,全年共接到有关“一网通办”咨询1.3万余件(主要涉及企业复工复产相关业务线上办理)、有关“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好差评”转办件872件(按时办结率100%),本市市场监管部门以落实“好差评”为契机,查问题、补短板、促改进,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二、主要做法 (一)抓实一号转接,促进热线资源优化整合 认真贯彻市热线办《关于推进政务服务热线资源整合工作的通知》要求,坚持着眼大局、服从大局,主动跨前、迎难而上。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局领导挂帅的“一号转接”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局长办公会议听取人员经费等情况汇报,专题部署“一号转接”工作。二是强化措施保障。开展热线畅通率课题研究,征询部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研究赋能增效对策举措,及时更新热线业务知识库,增加话务坐席IP授权数,研究完善IVR语音设置、互联网引流疏导等功能。《创新多语种服务》调研成果被市场监管总局宣传推广。三是强化应急值守。落实7×24小时人工服务,制定局投诉举报中心与局总值班室7×24小时对接机制方案,推动“一号转接”工单全天候全时段顺畅流转、快速响应、高效处置。 (二)抓实工单承办,提升热线工作质量效能 一是闭环设计,把好制度关。细化落实局系统热线工作《实施办法》和《绩效考核办法》,夯实“工单分派—事项办理—结果反馈—群众回访—效能研判—信息分析”良性循环。二是主动加压,把好时限关。努力克服“1、5、15”承办时限与部门上位法之间的落差,设置承办时限警示标记,加强延期工单审核,快速处置市民诉求,全年工单按时办结率100%。三是创新方法,把好效能关。通过“局长接听市民热线”、“回访督办”、“问题倒逼”、“四个最严”工单无缝对接等做法,强化效能监督,防止推诿扯皮,提升承办质量,全年工单实际解决率100%。 (三)抓实工作统筹,发挥热线工作综合效应 一是在热线工作中强监管、助维权。在承办市民热线工单过程中,输送举报类案源线索4.36万条,调处纠纷共为诉求人挽回经济损失7673万元。二是在热线工作中防风险、守底线。强化信息分析预警,编发《防疫期间市场监管投诉举报动态》115期,重点聚焦“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等诉求信息,有效服务市场安全监管。三是在热线工作中促协同、谋共享。探索长三角热线信息共享,相关信息简报通过“三省一市”市场监管公众号联合发布,助力长三角市场体系一体化建设。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诉求无限和资源有限矛盾依然存在 在实行7×24小时人工服务后,诉求无限和资源有限这一矛盾愈加凸显,热线服务距离“接通率≥90%”考核标准尚有差距,基层执法“量大、人少”等压力挑战同向增大,需进一步创新攻坚、破解难题。 (二)职能交叉等疑难事项仍待破解 教育培训、预付性消费等职能交叉事项占比仍较高,导致基层调处难度加大、调解成功率和市民满意率下降。关门跑路等群体性事件和系统性风险需切实防范化解。 (三)承办结果反馈有待进一步规范 承办结果反馈存在填写简化、不够规范等问题;勾选口径把关有时不够严谨;因片面追求满意率导致勾选不规范(通过勾选不属实规避满意度测评等)现象有待克服,不属实率较高问题需着力解决。 四、下一步工作要点 (一)完善制度,推动高质量承办 一是修订承办规则。结合市热线办相关要求,修订完善系统热线工作《实施办法》和《绩效考核办法》,将勾选不属实率纳入考核规则。二是夯实长效机制。持续完善市局处室指导协调、疑难事项会审会商、信息预警提示、政务服务好差评等制度机制。三是狠抓制度落实。通过开展不定期实地检查、现场督查、回访抽查、部门自查等多种方式,推动热线承办提质增效。 (二)提升能级,对标高感知平台 一是强化资源配置。在市热线办协同支持下,科学评估、努力补齐热线资源缺口,配齐配足配强分中心人员设备。二是推动智能升级。加快上线“小安”热线人工智能客服系统,强化迭代功能,提升服务能级,优化市民体感。三是优化平台对接。主动对接“城市运行市民感知平台”,延伸城市感知神经末梢,更好融入城市治理“两张网”,助力人民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 (三)多元治理,拓宽高效能渠道 丰富拓展司法调解、人民调解、ODR企业在线纠纷和解等多种形式,重点加大ODR(在线纠纷解决)企业培育发展力度,完善ODR“动态监督、业务指导、正向激励”等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推动消费投诉多元化解、源头治理,促进基层执法降负减压、提能增效,努力破解诉求无限与资源有限这一矛盾难题。 (四)夯实基础,建设高素质队伍 与市热线办进一步协调明确相关业务口径,由市局相关业务处室强化口径规范和指导,通过集中培训、现场辅导等方式,对承办工作再梳理、再分析、再研究、再完善,切实提升基层服务意识和办案能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有温度的承办队伍,不断提高市民满意度和获得感,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和消费环境。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1年3月12日 |
|||
附件: 161544782506410103.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