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检验检测条例》内容解读
索取号 | 文 号 | ||
---|---|---|---|
产生日期 | 2017-01-05 | ||
解读内容: 二、《条例》的制定思路和主要内容
(一)制定思路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落实主体责任,划定检验检测机构和人员的行为底线,建立市场行为规则;二是由重事前资质审批,转变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将面向社会接受委托的检验检测机构纳入调整范围;三是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审批程序,创新监管手段,提高监管成效,释放市场活力。
(二)主要内容
1.
填空白。检验检测渗透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但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规范。个别省份出台了只针对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的规定,覆盖面过窄。《条例》率先将无需取得资质许可、接受社会委托的检验检测机构纳入条例的调整范围,消除了监督管理的空白地带。《条例》将为上海市检验检测行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也为国家检验检测立法进行有益探索。
2.
立规矩。《条例》突出落实检验检测机构的主体责任,规定了检验检测机构的从业基本要求和行为规范,要求检验检测机构和人员独立开展检验检测活动,确保数据、结果的真实、准确,明确了信息公示、重大信息报告、普遍服务等义务。同时,《条例》从重事前审批转变为重事中、事后监管,罗列了不得出具虚假检验检测报告,不得推销、监制与检验检测活动有利益关联的产品等禁止性行为,划定了行业底线。
3.
做优化。《条例》坚持创新,对现有审批和监管工作从制度层面加以优化。审批方面,建立联合现场评审、采信计量认证结果、简化评审程序等新工作机制和制度,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监管方面,建立联合监管和分类监管机制,统一编制专项监督检查计划,明确行政监管措施,推行信用管理,完善市场退出机制,严惩违法行为,提高监管实效。
4.
促发展。《条例》着眼于产业发展,结合上海科创中心建设需求和实践探索,要求我局会同上海市相关部门做好检验检测行业发展规划,综合使用各类专项资金,明确产业发展目标和促进保障措施。上海市、区人民政府在开放政府检验检测业务的同时,在检验检测机构申请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等认定方面给予政策倾斜。鼓励检验检测机构参与标准制定,申请国内外实验室认可等能力认定,实现检验检测数据、结果的国际互认,推进检验检测市场快速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