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开展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推进存量专利盘点……上海知识产权工作全链条发力,助推高质量发展

索取号 AC60104052024282 文    号
产生日期 2024-05-17

  日前,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市知识产权局局长芮文彪介绍上海知识产权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及《上海市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等有关情况。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曹洁、市公安局副局长蔡田、市市场监管局总经济师李孝猛出席发布会,共同回答记者提问。来看文字实录↓

  ……

  健全源头治理与末端打击相结合、线上线下查处两手抓两手硬、跨部门跨区域全方位协作的执法机制,推动成立长三角知识产权保护联盟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有不少假冒侵权案件涉及多部门、跨区域,对执法工作提出不少挑战,请问上海市场监管部门在联动协同执法工作上,有哪些创新举措?

  李孝猛:作为知识产权保护的行政执法部门,我们始终认为,打击假冒侵权、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环境、优化营商环境、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更是确保良币驱逐劣币。2023年,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办商标、专利、商业秘密等方面的违法案件1567件,罚没款2020万元。

  在强化知识产权执法方面,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源头末端一体查处,突出全链条打击。针对侵权假冒行为链条化的特点,我们坚持对源头生产和末端销售进行全面调查,坚持对上下游违法企业一体打击。去年,普陀区市场监管局查处了一系列侵犯“北大荒”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案件。执法部门从销售终端入手,成功摸清涉案商品的全部生产销售环节,最终对假冒“北大荒”注册商标的大米生产商、经销商和终端销售商全部进行了处罚。今年3月,我们会同苏州市场监管部门,对上海、苏州两地从事冷冻鸡肉销售的多家商户,侵犯六和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开展联合行动,总共对11家上下游商户进行立案调查,其中对9件涉嫌犯罪的案件线索,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二是坚持线上线下一体监管,突出全覆盖保护。网上不是法外之地,不能成为侵权假冒活动的天堂。对网上销售侵权假冒商品的违法行为,我们始终坚持零容忍,保持高压态势,一旦发现,坚决查处。2023年,宝山区市场监管局查处了上海某网络科技公司侵犯LV注册商标专用权案。当事人以直播形式销售侵犯LV品牌注册商标的包及配件共400余件,违法经营额约50万元。因当事人侵权行为涉嫌构成犯罪,该案移送公安机关查处。

  三是坚持部门区域一体联动,突出全方位协作。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需要各部门、各地区的全方位协作,形成执法保护合力。我们始终着力健全跨区域、跨部门的知识产权执法协作机制,推动长三角三省一市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出台《市场监管联动执法实施办法》《网络案件联动执法合作协议》《行政执法取证规则》等执法协作文件,联动查办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案件。青浦区市场监管局会同嘉善、吴江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开展“明前茶”市场专项执法行动,总共对12个涉嫌侵权的当事人进行立案调查。嘉定区市场监管局会同太仓市场监管局,对太仓江南副食品城进行突击检查,查获一起销售侵犯太太乐调味料产品商标专用权的案件,涉及太太乐调味品500余件。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健全源头治理与末端打击相结合、线上线下查处两手抓两手硬、跨部门跨区域全方位协作的执法机制,组织开展“守护知识产权”专项执法行动,推动成立长三角知识产权保护联盟,以更高标准的知识产权保护举措,以更大的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更好地服务上海高水平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

  加强监管数字化、智慧化建设,加强网络巡查、网络监测,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完善政企合作机制,严厉查处网络直播环节侵权假冒行为

  文汇报:网络直播经济已成为一种新的销售业态。请问市场监管部门,如何有效加强网络直播环节的知识产权保护?

  李孝猛:相较于传统的网页平面展示,网络直播通过演示、讲解、互动,全方位、立体化宣传商品,对消费者来说更具有吸引力。有部分售假者利用这种展示的优势,营造出其所售商品为正品的假象,加上利用网红主播带货、买热搜等方式,使售假行为更具有迷惑性。网络直播中的侵权假冒活动,其负面社会影响、危害后果更为严重,因此值得我们更加关注。

  市场监管部门非常关注直播带货环节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几年来持续加强互联网领域知识产权执法工作。2023年,全市市场监管部门总共查办涉及网络侵权假冒案件124件。我们主要通过4个方面的做法来加强网络直播环节的知识产权保护。

  一是建立健全执法机制。针对互联网领域违法行为的规律,建立网络环境下调查取证的制度规范,健全源头末端两手抓、线上线下相结合、市区两级联动、跨部门跨区域协作的全链条、全覆盖、全方位的执法机制。利用执法协查平台、网络监测系统、12315投诉举报系统,加强线索挖掘、违法行为研判,优化协查流转、提高执法效率。

  二是建立政企合作机制。建立执法部门与平台企业、权利人的合作机制,发挥企业在调查取证、商品鉴别、信息溯源中的作用。制定发布《上海市网络直播营销活动合规指引》《上海市网络交易平台网络营销活动算法应用指引》等,加强对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行政指导。督促平台企业加强入驻商户的前端管理和商品审核,建立违规商家识别、假货识别、劣品识别等数据模型,第一时间发现并处置侵权假冒行为,并及时向执法部门报告,积极配合执法部门调查取证。

  三是提升协同保护效能。在加强网络巡查、网络监测的同时,大力畅通社会面的投诉举报渠道,提升对网络直播领域售假行为的发现能力。同时,加强与外省执法协作,将违法线索及时移送经营者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共同打击侵权假冒行为,帮助本地企业进行异地维权。

  四是加大执法办案力度。依法严厉查处网络销售、直播带货中侵权假冒违法行为,形成了一批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典型案例。如宝山区市场监管局查办的某网络公司销售侵权LV商品案、嘉定区市场监管局查办的某网络公司直播售假案等,有效震慑了直播带货中售假的不法分子。

  网络直播环节的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着发现难、调查难、取证难、处置难的问题,对我们也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我们将继续加强监管数字化、智慧化建设,加强网络巡查、网络监测,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完善政企合作机制,严厉查处网络直播环节侵权假冒行为,切实保护好权利人的知识产权,同时有力有效地维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注:1.只接收对该政策性文件的相关咨询;2.留言时请注明政策性文件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