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分支机构登记!市市场监管局推出市场准入登记便利化十条措施
索取号 | AC60104052025110 | 文 号 | |
---|---|---|---|
产生日期 | 2025-02-06 | ||
2月6日下午,市市场监管局召开《市场准入登记便利化十条措施》新闻发布会。市局局长倪俊南发布并介绍措施总体情况,副局长彭文皓主持发布会。 倪俊南:各位嘉宾、各位媒体朋友: 下午好!今天,在这里发布《市场准入登记便利化十条措施》。优化营商环境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营商环境建设的决策部署,落实8.0版营商环境行动方案,聚焦经营主体办事的痛点难点堵点,进一步提升获得感和满意度,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市市场监管局梳理形成了《市场准入登记便利化十条措施》。下面,我向大家介绍《十条措施》的主要内容。 1.拓展“上海企业登记在线”服务覆盖面,为外国(地区)企业在中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提供全程网办登记服务。申请人可以足不出户,通过在线服务平台远程提交登记申请并进行电子身份认证和电子签名,登记机关线上核发营业执照。 2.推进“上海企业登记在线”数智化升级,强化变更和注销登记申请表单智能预填、股东会决议等申请材料智能生成、人员任职资格等申请条件智能预检等功能,实现办事过程“少填少交智能审”。 3.优化企业名称智能帮办系统,依托大模型、大数据算法,智能分析申请人偏好,并进行精准画像,实时推荐可用名称,帮助申请人快速选定“想用”“可用”的名称,缓解起名难的业务堵点。 4.在全市复制推广住所标准化登记信息库及其应用,以租赁合同标准编码“一码关联”房屋信息。经营主体使用住所标准化登记信息库内房屋办理登记时,仅需填报租赁合同编码,登记系统即自动关联校验房屋管理方提供的房屋和租赁信息,核验一致的,无需申请人另行提交不动产权证、租赁合同等住所使用证明。 5.充分发挥电子营业执照的政企沟通桥梁和媒介作用,通过电子营业执照“上海专区”向经营主体推送个性化、通俗易懂的政策指引,实现准入政策“精准触达”,让经营主体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6.用活、用好经营主体信息,丰富“经营主体身份码”(“企业码”)扫码展示内容,“一扫即知”更多涉企信息,支撑更多应用场景。鼓励各区市场监管部门因地制宜加大探索力度,在政务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拓展更多“企业码”应用场景。 7.简化实名认证、电子签名和电子营业执照下载,推行“授权办理”和“批量签署”,为连锁企业分支机构登记提供更多便利。连锁企业法定代表人可以授权登记联络员进行人脸识别并签署相关登记文件。在全程网办登记时,需要电子签名的人员仅需一次人脸识别即可最多签署名下五十家分支机构的登记文件。 8.对于在登记住所之外的其他场所从事与经营范围一致且不涉及行政许可的经营活动的企业,支持其自主选择办理分支机构营业执照,或办理“一照多址”经营场所备案。同时,突破区域限制,推行“一照多址”经营场所跨区备案,惠及更多经营主体。 9.持续提升企业注销便利度,加强与人民法院的信息共享,及时获知企业是否已进入破产程序。在破产清算程序终结以及重整或和解程序终止前,非经法院同意或管理人申请,不予办理企业登记和备案手续。同时,优化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联动注销机制。企业通过“注销一件事”平台,可在线发起税务登记注销和营业执照注销程序,无需另行前往线下窗口办理,并免于提交税务清税证明材料。 10.持续打造全市品牌工作室服务矩阵,实行网上办事“二退必联”工作制度,在网办过程中,如对申请案作出第二次退件决定的,工作人员必须主动联系申请人,详细说明退件原因,并提供针对性指导,帮助其修改完善申请材料,避免因理解偏差导致重复退件,提升网上办事效率。 关于《十条措施》的总体情况,我先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问:昨天上午,市里面刚刚召开了今年的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公布了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8.0版,里面涉及了不少我们市场监管局的职能,想问问倪局,今年市市场监管局将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有哪些进一步的动作? 答: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上海市场监管部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持续关注与大力支持。近年来,市场监管部门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对标先进、主动作为,为推动上海营商环境持续提升做了不少的改革和创新。今年,我们将继续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坚持“干字当头、奋力一跳”的精气神,推动转型升级、攻坚突破,全力参与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以深化世行对标改革为关键点,便利市场准入 目前上海是代表中国参与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的唯一样本城市。我们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新指标体系,围绕法规框架、数字化公共服务和信息透明度、时间和费用等评估维度,牵头“市场准入”指标磋商、核验等工作。同时,在市场准入领域,对标世行评估标准,率先推出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推行全程电子化登记,首创同步发放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印章。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推动市场准入便利化改革向纵深发展:一是数字赋能驱动革新。优化“企业登记在线”服务平台,强化申请表单智能预填、申请材料智能生成、申请条件智能预检,开展企业名称智能申报、智能帮办,推广应用企业住所标准化登记信息库。二是流程再造提速增效。借鉴世行涉企信息自动变更先进理念,推动跨部门协同,持续优化企业信息自动变更“一件事”流程。推动连锁企业分支机构登记“一次认证、批量签署”。三是服务优化提升体验。探索运用电子营业执照将通俗易懂的政策指引直送企业,丰富电子营业执照和“企业码”应用场景。 二、以提升监管质效为着力点,优化涉企行政检查 今年,我们众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就是推动涉企行政检查减量提质不扰企。1月以来,经营主体直观感受到市场监管部门全面推广应用“检查码”,通过亮码检查来开展检查告知、规范检查行为、查后监督评价。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整套改革措施开始运行。一是以系统化部署统筹涉企检查全局。我们从工作目标确定、夯实基础管理、检查计划统筹、任务实施管控、信息化平台支撑、考核激励等多个维度对检查行为进行系统集成规范。特别是优化检查计划源头控制,在计划制定时科学评估其合法性、合理性,实现源头减量。在涉企检查实施环节,能合并的尽量合并执行。二是以数字化支撑优化涉企检查方式。“放”和“减”的前提是管得住、管得好,我们要继续依托市场监管数字化试验区建设,通过技术手段来分析、研判风险,产生预警及时改进监管,守牢安全底线,在管得住、管得好的基础上逐渐减少检查数量。三是以精细化管理提升涉企检查实效。在谁来查、检查谁、查什么、怎么查方面都进行精细化管理的同时,还将通过“检查码”获取全量检查情况信息,并结合以往历史检查频次、检查问题发现率等监管情况,持续提升好里做精,不断提高检查质效。 三、以强化质量标准为突破点,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开展城市数字化转型、三大先导产业、养老服务、商贸服务等标准化专项行动,争取在标准引领数字化和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形成标志性成果,增强标准引领软实力。深入实施检验检测赋能产业升级行动、“提质强企”行动、中小企业计量伙伴计划、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增强质量品牌竞争力。持续选育一批标准化技术组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产品质检中心和先进实验室,重点推进国际人类表型组、集成电路高端测量和关键材料国产化替代等技术攻关,增强现代产业支撑力。 问:本次市场监管部门出台《市场准入登记便利化十条措施》,请问是基于怎样的背景和考量? 答: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始终把市场监管工作放到大局大势中一体谋划、一体推进,尤其是聚焦企业和群众的关心关切、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着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在优化准入登记、提升登记服务便利度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可感可及的务实举措。去年2月,我们聚焦释放场地资源、公章丢失、协助法院执行涤除等困扰企业的“急难愁盼”问题,发布了深化登记管理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21条措施,取得了良好实效。近期,我们又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会等形式深入调研,梳理12345热线集中反映问题,倾听企业呼声,感受企业诉求,梳理形成市场准入登记便利化十条措施,进一步提升企业对营商环境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本次出台的十条措施,力求做到“两个坚持”。一是坚持以企业感受为导向,以“企业需要什么”为视角提升登记便利措施的针对性。企业痛点在哪里,服务就到哪里;服务卡点在哪里,突破点就往哪里。我们持续聚焦企业办事需求,力求解决更多“痛点”“卡点”,优化服务末端“最后一公里”,形成制度设计到落地实施的闭环。二是坚持守正创新,以“小切口”赋能“大发展”。和去年21条措施一样,这次十条措施依然坚持“小切口”,都是企业在办事过程中遇到的具体事项。我们从细微之处着手,在原有的工作基础之上,以“小切口”为起点,通过不断优化和完善工作机制和服务流程,提升企业办事的便利度,让企业能够更快速、更便捷地进入市场,轻装上阵、专注发展。我们希望在解决企业实际需求的同时,夯实营商环境的基础,在更大范围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次十条措施力求管用、有用,主要突出“新、深、广”这三个字。一是突出“新”。我们加快企业登记数字化转型步伐,持续对“上海企业登记在线”进行数智化升级,上线名称智能帮办、文书智能填写、材料智能预审、分支机构批量申报等新功能。二是突出“深”。在原有改革措施基础上,突破“一照多址”经营场所备案的区域限制,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三是突出“广”。总结前期试点经验,在全市复制推广住所标准化登记信息库及其应用,简化住所登记材料,在更广范围惠及更多企业。 问:有企业反映,特别是大型连锁企业,按照实名认证要求办理分支机构时均要实名认证,但对分支机构较多的企业来说,每次均需刷脸认证,比较繁琐,对此市场监管部门有什么针对性举措? 答:在前期调研中,我们已经注意到了企业的类似诉求,也进行了相关排摸。据统计,目前,全市有202户企业有100个以上的分支机构,其中,有7户企业的分支机构数量超过1000个,大都是很有特色的咖啡店、便利店等,这些连锁企业不仅能给上海带来“烟火气”,也在为上海“聚人气”。市场监管部门高度重视企业的具体需求,前期会同技术部门进行了深入研究。针对连锁企业减少人脸识别的诉求,我们从优化机制和数字赋能两个方面入手,推出三项优化举措,在坚持依法推进改革的同时,从“申请”到“领照”为这些连锁企业提供“一揽子”便利服务:一是“授权办理”。在办理分支机构登记时,连锁企业法定代表人可以按照自身意愿,授权企业的登记联络员进行人脸识别并签署相关登记文件,不再需要法定代表人本人操作。二是“批量签署”。全程网办分支机构登记时,授权办理人员仅需一次人脸识别即可最多签署名下50家分支机构的所有登记文件。三是“一键下载”。如果连锁企业委派同一人担任多家门店负责人的,负责人仅需一次人脸识别即可批量下载名下所有门店的电子营业执照。通过以上举措,连锁企业分支机构登记将大大简化。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关注企业需求,通过企业和市场监管部门间的互动,帮助我们以更细致的工作、更实在的举措、更高效的服务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助力持续优化上海营商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