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1137号提案的答复

索取号 AC6120200-2022-036 文    号 沪市监提20220181号
产生日期 2022-11-01

胡海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市场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和服务性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今年以来,上海市场监管部门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抓紧抓实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安全防线等各项工作,在加强市场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和服务性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一、相关工作举措

     (一)优化市场监管模式,助力打赢大上海保卫战

        1.疫情期间食品安全得到有力保障。全市市场监管部门把食品安全监管落到小区门、方舱门、楼宇门、工地门,全口径全覆盖抓好食品安全。聚焦方舱医院和隔离点供餐,保障配送餐食2945万份。聚焦政府保供物资,保障政府保供食品4087万份,查办食品安全案件629件,曝光案件30起。聚焦捐赠食品物资快速检测,确保到沪食品第一时间检测、第一时间放行,完成食品快检1660项次。聚焦进口冷链食品,坚持“三点一库”闭环管控,保持自2020年11月以来人物同防的“零感染”纪录。

        2.市场价格秩序得到有效维护。会同相关部门发布关于疫情防控期间认定哄抬价格违法行为、认定配送寄递服务收费构成哄抬价格违法行为等两个指导性意见,发布关于防疫用品、社区团购等价格行为的12个指导文件,解决了应急状态下的执法新问题。及时处置了高价土豆、包子、白菜和“天价跑腿费”等舆情。综合运用巡查检查、提醒告诫、指导约谈、行政处罚等措施,查处哄抬物价、价格欺诈等案件1181件,曝光典型案件107件。

        3.市场监管领域安全风险得到切实防范。加强防疫用药品、医疗器械全链条监管,查办疫情防控用医疗器械案件,查扣不合格医用口罩509万只。强化特种设备安全保障,督促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自主排查设备32.3万台次,发现并闭环整改隐患500多项,完成2800多台电梯急修任务。

        (二)提高市场治理效率,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1.重点领域市场治理扎实推进。针对市场监管领域的重点、热点问题,开展食品安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产品质量安全“排险除患、助企纾困”、涉企收费治理、培训市场综合治理、城镇燃气安全和涉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等行动。关注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在全国率先推出《盲盒经营活动合规指引》《网络直播营销合规指引》《商业广告代言活动合规指引》。开展“平台点亮行动”,引导平台经济规范发展。大力推进医疗医药、公用事业、行政性垄断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反垄断执法。

        2.信用监管水平不断提升。完善信用信息归集共享,通过市数据交换共享平台,使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市“互联网+监管”系统、市信用平台实现互联互通。深化企业年度报告“多报合一”模式,实现社保基数等信息共享,并智能预填至年报系统。出台市场监管领域完善信用体系建设优化信用监管服务10条措施,完善市场主体移出经营异常名录、提前移出严重违法失信名单、提前停止公示行政处罚信息等多项信用修复制度。协调建立全国首个省级跨部门多平台网上信用“一键修复”机制,推动行政处罚信息“一次申请,同步修复”。自2022年3月31日信用“一键修复”上线以来,截至6月底累计完成数据比对“同步修复”各类政府部门的行政处罚信息2600多条。

        3.新闻宣传和舆情引导持续优化。做强正面宣传,创作优秀宣传作品,加强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精准对接公众信息需求。根据公众需求点和兴趣点设置议题,准确回复公众评论、及时解答公众疑惑。策划开展“市场监管知识网上有奖竞答活动”,每月推出不同主题专场。加强对“上海市场监管”新媒体账号顶层设计,根据微信、微博和抖音快手短视频等不同传播形态,实现均衡发展和差异化发布,更好地为公众提供权威实用的信息服务。

        (三)提升市场监管服务,全力以赴稳市场主体

        1.完善帮扶机制,助力市场主体顺利渡过难关。迅速出台纾困解难12条措施,推出延长申请材料过渡期等服务措施,帮助市场主体有效应对疫情影响。牵头制定本市首部针对个体工商户群体的扶持文件,涉及减税减费、金融扶持等34项具体措施。积极创新“马上办”“容缺办”服务机制,为欧莱雅设立投资性公司、康宁集团设立地区总部、肯德基200余家门店延长营业期限等项目提供容缺办理服务。做细做实“指导帮办”等服务,明确业务办理渠道和流程,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市场主体能找到人、找对人。

        2.提升服务能级,助力市场主体降成本稳预期。完善在线申办、在线签署、在线审查、在线领照等全程无纸化登记服务。4月至5月期间,99%新设企业以全程“无接触”“零见面”方式获取营业执照。拓展外资企业全程网办,实现境外投资者在线身份认证。拓展变更登记智慧网办,最大程度满足企业个性化变更需求。拓展电子营业执照应用,便利企业在疫情期间在线申领“场所码”。大力推进电子营业执照与食品、特种设备、工业生产、检验检测、计量、药品等市场监管领域电子许可证联动应用。

        3.深化制度供给,助力市场主体积蓄发展动能。出台并实施发展壮大市场主体32条措施,制定实施“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实施方案”等5个配套文件。在浦东新区率先探索施行市场主体登记确认制,参与制定的《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主体登记确认制若干规定》是全国首部关于市场主体登记确认制的法规。实施食品经营“总部评审”制度和低风险食品生产许可承诺制审批。制定行政处罚信息公示中“较低数额罚款”标准,制定实施《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3.0版、《市场监管领域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清单》,惠及市场主体4000多家。

         二、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的措施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将围绕恢复经济、稳住经济的工作目标和主线,在推进落实重大改革、重点任务中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和服务性。

        (一)着眼科学性,持续强化市场监管体系和能力建设。一是全面推进法治建设。推进市场监管领域制度修订,将依法行政贯穿于市场监管各项工作的全过程。二是深化综合监管。深刻把握综合监管的理念思路和目标要求,探索创新与上海超大城市相适应的监管方式,提升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提高市场监管现代化水平和市场治理能力。三是加强信用监管。建立完善企业分级分类监管机制,更好推动合理配置监管资源,实施差别化监管。完善“双随机、一公开”、失信惩戒、信用修复等监管机制。四是强化智慧监管。落实《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深化电子营业执照与食品经营许可电子证书联动应用,推进食品生产经营信息追溯体系建设,深化“智慧电梯”建设和推进特种设备移动监管应用。五是加快基层能力建设。继续加强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大力完善市场监管所基础设施和硬件装备,加快推进执法装备规范统一。

        (二)着眼有效性,持续强化市场安全监管和市场秩序治理。一是守住市场监管领域安全底线。坚持对安全问题的零容忍态度,持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进口冷链食品防疫、防疫用药供应保障和质量监管、食品安全监管、特种设备隐患排查、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二是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扎实开展公平竞争审查,着力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加大医疗医药、公用事业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反垄断执法力度,推进实施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三是统筹好线上线下监管。综合运用合规指南、行政指导、约谈告诫等监管手段,强化对早期阶段违法行为的约束和纠正,进一步形成以监管促发展的工作机制。积极推进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建设,推动形成规范有序的网络市场良好氛围。深化“平台点亮行动”,实施互联网平台分级分类管理。推进数字广告标准体系建设,持续推进重点领域违法广告专项整治,强化网络直播营销监管。深入推进“铁拳”行动,通过查办一批民生领域典型案件,规范一批相关行业。

        (三)着眼服务性,持续推动市场主体持续健康发展。一是深化市场主体准入和退出制度改革。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和“一照多址”“一证多址”改革。推进实施企业变更、注销全程网办,畅通市场主体变更退出渠道。继续完善“一网通办”跨区迁移专窗机制,促进市场主体规范有序自由流动。推动实施关于发展壮大市场主体“32条”措施持续生效。深入实施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提质增效扩能行动。二是加大助企纾困力度。推动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政策深入实施,坚决整治涉企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降低企业成本,引导电商平台做好中小商户纾困帮扶工作,鼓励支持中小微企业实施质量改进、品牌建设。三是推动浦东引领区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放大浦东市场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效应,探索实施承诺制注销。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制度系统集成和项目提升。

         希望您继续对上海市场监管工作给予关心和支持,并对今后推进市场监管体系和能力建设提出宝贵建议。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年10月28日

 

 

联系人姓名:蔡振                             联系电话:64220000×2605

联系地址:肇嘉浜路301号           邮政编码:200032

附件:
166608041328642303.doc